据传国内 45 亿条快递数据泄露
有消息称,2月12日晚间,Telegram某机器人泄露国内45亿条快递信息,数据包大小达435GB! 据悉,仅需输入手机号,即可通过该机器人查询相关数据。据国内网友查询得知,这些数据涉及姓名、手机号码、收货地址,泄露来源直指国内多家知名电商平台。有网友称,自己10年前的收货信息都被扒了出来。但经过小范围测试,预估大多数数据来自最近两三年内(也有说法是五到六年内)。 目前网络上已流出多个机器人查询地址,但可能因用户访问量过大,机器人暂时无法使用。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泄密,广大用户需要提高警惕,因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的网络诈骗可能迎来高峰时刻。 在个人信息安全中,从随意丢弃的快递凭证到网络平台的数据被窃,快递信息一直是产生泄露的高发缺口,在日常的网购或收寄件活动中,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显得至关重要。为此,在平台规则允许的情况下,建议用户使用昵称或假名,地址不要精确到门牌号,可填写至附近的快递驿站。 2月6日,在国家邮政局召开局长办公会上,强调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邮政局2023年重点工作和2023年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(送审稿)、《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(送审稿)》等。会议强调,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泄露、买卖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等行为,落实好邮政管理部门监管责任,督促寄递企业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。 转自 Freebuf,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freebuf.com/news/357399.html 封面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报告:43% 用户担心快递信息安全,代收成快递刚需
10 月 12 日消息,尼尔森和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《 快递最后 100 米服务趋势报告》,显示快递代收已成消费者刚需,且持续增长。报告显示,近年来,快递年业务量增长迅速,2016 年全国快递 313 亿件,2020 年有望超过 700 亿件,但快递员增长并不匹配,快递最后 100 米面临巨大压力。 包裹越来越多的同时,签收也遇到越来越多问题:家里没人、藏在楼道里不安全/不方便,不希望别人知道家庭具体地址,快递上门次数太多,家里有老人或孩子需要休息等痛点让消费者寻求更方便收件方式。数据显示,其中 43% 的用户表示会担心上门签收个人信息不安全,且 55% 的用户因为家里没人/不在家,并不方便上门签收。 数据表明,目前 74% 的用户会使用代收服务,这已成为主要的快件签收方式之一。大部分用户表示体验良好,未来使用意愿强烈。其中,都市新人和小资白领最为青睐,不经常在家、不用在家等候、更自由掌控时间等是主要原因。在最后 100 米,目前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手和三轮车来完成繁重的作业。快递员平均每天要派送 150-200 件左右的包裹。百世快递杭州下沙萧山网点运营总监李田说,由此带来的压力反映在派送效率上,主要矛盾在于快递员和消费者时间不匹配。一件快递多次上门是家常便饭,迫切需要创新方式。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杨健介绍, 2016 年快递业服务人次超过 600 亿,是各种干线交通工具客运服务人次总和的3倍。预计到 2020 年,这一数字将超过 1500 亿,有望超过全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人次的总和,成为服务人次最多的实体末端网络。 尼尔森专家认为,在代收服务专业化上,服务专业和运营专业是主要发展方向。通过建立统一化的服务标准形成行业规范,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代收服务效率,让更多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代收服务的便利。同时,在代收服务内容丰富性上,个性化服务包括冷链生鲜、贵重物品代收,定时配送等是未来的需求方向。此外,利用代收点的便利位置,更多生活相关延伸性增值服务也将成为潜在发展机会。多层次的代收也正在解决这些难题。报告表明,社区消费者最认同代收服务的社会价值是可提高包裹派送效率,更安全、资源共享的感知则超过五成。 稿源:cnBeta、网易科技,封面源自网络;